2016年10月10日至12日,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北京怀柔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7家单位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和怀柔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承办。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倪红伟研究员、杨立宾博士后、徐明怡博士、邢军会博士、曹宏杰博士、朱道光博士、付晓宇硕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始办于1994年,此后每2年举办1次,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本届学术会议分为12个专题研讨会,共有123位报告人介绍了涉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示了科学技术成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的贡献。自然所杨立宾博士在本届微生物多样性专题会议上作了《三江湿地小叶章AMF多样性研究》学术报告。
2016年10月13日,倪红伟研究员、朱道光博士、杨立宾博士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参加了由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 物多样性监测研讨会。研讨会主题包括五部分,“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动物多样性监测”、“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监测”、“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和“土壤动物监测”。每个主题都有多位中科院和高校专家做学术报告,介绍研究方向、方法,阐述研究成果,同时就前沿科学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有关问题同进行了交流讨论。
2016年10月14日,倪红伟研究员、朱道光博士、杨立宾博士后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海峡两岸在森林动态样区监测、数据管理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加强两岸的科技合作。自然所倪红伟研究员作为专题主持人,主持了第十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的专题会议。朱道光博士在碳与物种相互作用专题会议上作了《大兴安岭雪被对兴安落叶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学术报告,就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开展深入学习、交流和探讨。
自然所科研人员多个全国生物多样性学术会议,开阔了科研人员研究视野;了解了最新的学科前沿问题和科研动态;提升了我所学术知名度,对推动自然所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供稿